赴日考察|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创新
发布者: | 浏览:122 | 发布时间:2025-02-18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交流与合作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们协会紧跟时代脉搏,始终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的策略,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行业的深度合作与交流。

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国家政策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以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推动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和绿色化。

  图片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国家及北京市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工作要求。2024年11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相关部门同意,并受日中经济发展中心(日本)的邀请。协会理事长姜峰、协会装配式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平圻、张福庆,理事长单位张耀、陈茜,以及监事长单位苏琛其一行6人共赴日本,开展了装配式建筑考察与研究交流活动。


第一站:大阪--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综合技术研究所

图片


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大的住宅建筑公司之一,以“建筑的工业化”为理念,致力于“综合生活产业”,全方位地向社会各领域提供真正丰富美满的生活环境。同时,作为工业化住宅的先行者,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的发展历程,是日本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个缩影。


大和房屋创始人石桥信夫受到“连台风都不能刮断的稻杆与竹子”的启发,研制出“钢管结构房屋”,并率先生产出预制装配式建筑,成为了工业化建筑领域的先驱。


图片图片

                                钢管结构房屋                                                                                        小型房屋

而作为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起点,“小型房屋”是为了解决因战后婴儿出生潮导致的家庭人口数量剧增、居住狭窄的住宅问题而诞生的商品。于1959年发售,可在三小时内建成、售价控制在11万日元左右,正是今天的预制装配式住宅的原点,奠定了预制装配式住宅的基础。

图片图片

                        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综合技术研究所                                                                                                                             听取工作人员介绍

                                                                                                                                                                       

日本装配式建筑技术日趋成熟,具备抗震性能强、内装工业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等特点,其高完成度和精细化设计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同时,日本建筑企业也越来越多的面向未来,将关注点放在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利用、环保产品的开发上,包括风力发电、光伏的应用等。


第二站:奈良--东大寺


东大寺不仅是日本古建筑的典型代表,更是日本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其建筑风格和修复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在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方面,东大寺的修复工程展示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图片

                                                                                                                          奈良东大寺原始模型

东大寺的修复工程中,采用了“数字化测量技术”,其中包括激光扫描和三维建模。这一技术通过高精度激光扫描仪对建筑结构进行详尽的数据采集,获得百万级别的点云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准确呈现东大寺建筑的现状,还能为后续设计与修复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此外,三维建模软件如Rhino和Revit的运用,使得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优化设计方案,模拟不同的修复策略,从而确保不损害原有建筑的历史和美学价值。


在材质选择方面,传统的木材和屋顶瓦片的修复不仅依赖于自然材料的特征,还增加了现代复合材料的运用。通过对古建筑专用木材进行数字化分类与保存,修复团队能够更精准地选择适合的材料,满足耐用性和美观性的要求。此外,生态修复理念的引入,使得修复过程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体现了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社会参与也是东大寺修复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众讲座和参观活动,增强了人们对古建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古建筑保护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第三站:名古屋--名古屋城


名古屋城,作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不仅是日本武士文化的象征,更是历史变迁的见证。始建于1612年,由德川家康修筑,其“三重五层”结构高达48米,展现了日本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名古屋城的天守楼,以其五层飞檐和典型的江户时代风格,成为名古屋城的标志性建筑。


然而,二战期间,名古屋城遭受严重破坏。战后,重建工作成为日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现。修复团队依据大量史料,力求还原城堡的建筑风格和结构布局,确保修复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修复过程中,原则上采用原材料和工艺,力求还原壁画色泽,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名古屋城的保护和修复,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项文化工程。本丸御殿的修复以“平成的市民建筑”为基调,通过市民捐款和文化活动,增强了市民对历史遗迹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这种尊重史实、坚持传统工艺、市民参与的原则,为我国古建筑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图片图片

                                           修复后的本丸御殿

古建筑的保护应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保护措施,加强对建筑结构的监测和维护,保持其原有的艺术价值。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巡检、数字化监测等,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建立数字档案,记录其历史变迁和修复过程,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些历史瑰宝长久留存,让后人继续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第四站:东京—杉并区阿佐谷社区服务中心

杉并区是日本东京都的特别区之一,位于东京23区的西端,是一个自然环境丰富的住宅型区域。关东大地震之后多数的文化人、学者移住该区,后来作为日本动画产业的集中地而引起注目。


在中国,人们通常把“社区”认为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领域,同时受中国住区传统和思想影响下,均有围墙、门禁等属性。但在日本由于土地私有化,不同于中国长期以来基层政府主导社区管理,日本通过自治会,即町内会进行社区管理和治理。町内会依据居民的自由意志结成的团体,没有法定规约,运行以社会组织、居民组织、志愿者为主,政府组织为辅。因此长期以来日本基层管理的“表现”都是通过第三部门进行基层工作。日本的町内会职责也会超越单纯管理,包含更多活动的策划(如夏日的节庆、防灾的学习等)。

图片图片

                                     社区中心二层                                                                                                                                         社区中心平面图示意

图片图片

                                          社区活动宣传栏                                                                                                                             社区中心建筑外观

本次参观的阿佐谷社区中心,为一座独立地上3层、地下1层建筑,其周边住宅林立、并设有活动广场及供儿童游乐的设施。建筑一层为交流大厅及办公室,同时设有打印室、托幼室、多功能室、游戏室等;二层设有3个会议室,可供居民预定使用,另有体育室、室内运动室、儿童活动室、音乐室等;三层设有4个大小不等的会议室,和室内、料理室及工艺室;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并设有一间小的管理办公室。

图片

                                                                                      中日交流合作协议签订

参观社区中心后,在二层会议室,考察团队作为北京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代表与中日经济发展中心创办人张纪浔先生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张纪浔先生是国际经济学、亚洲经济论、中国劳动经济学和社会保障论的专家,也是多个日本中国社团的发起者和领导者。自1995年起,张纪浔先生致力于促进中日高层经济交流,成立“中日经济发展中心”并担任理事长。中心工作涵盖邀请中国公务访日代表团、协助中国地方政府在日本招商引资、举办培训活动及邀请中国学者讲学。近年来,张纪浔先生将工作重心转向中国,推动中日交流,特别是在劳动经济和社会保障领域,与中国相关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


第五站:东京—石神井住宅公园

日本住宅公园是一种创新的展示平台,将住宅展示与自然环境、休闲娱乐等功能相结合。类似于汽车4S店,住宅公园通常位于城市郊区的广阔空地上,众多建筑企业在此租用小块地展示样板房,供人们参观体验。日本各地,如东京、大阪、京都等大城市的郊区,都能见到这种公园。它们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园内绿意盎然,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居住氛围。

图片

                                                                                                参观石神井住宅公园

图片图片

                                               石神井住宅公园                                                                                                                                       住友不动产一户建

石神井住宅公园位于东京都练马区,自然景观丰富,生活设施便利,交通便捷。住友不动产作为日本三大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其一户建设计风格多样,融合现代与传统元素,样板房采用最新设计理念和技术,展现奢华与高品质。设计上注重空间合理规划,如将饭厅和厨房一体化布局,增加步入式衣柜或储藏室等收纳空间,提升房屋储物功能。建筑材料选择上,住友不动产也注重高品质,确保房屋质量和耐久性。

图片图片

                                                  客厅                                                                                                                          卧室

与国内别墅型产品不同,日本一户建规模差异大。在城市中心或土地紧张区域,一户建可能较为紧凑;而在郊区或土地充裕的地方,则可能出现更豪华、空间更宽敞的一户建。日本一户建实现了高度装配式建造,主体结构多采用木构标准件拼搭,内部装修采用SI体系,实现建筑结构与内装管线分离,全干法作业,确保住宅使用寿命长达70至100年。

图片图片

                                                三菱地所一户建                                                                                                商住两用一户建

日本一户建的设计及建造模式对我国别墅或农村住宅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其设计建造灵活度高,可根据居民意愿定制,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式建造模式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建筑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可进一步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推动住宅建设产业化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此次赴日开展的考察与研究交流活动中,考察团队不仅感受到了日本城市的繁华与建筑的精致,更深刻体会到了其城市规划与建筑理念的先进性。日本的发展历程虽然比我们早,但他们所经历的阶段,正是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从日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实践中,我们看到了科学规划与民众参与的结合,看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们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我们要构建完善的规划法规体系,强调城市群发展,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传统,尊重自然,精细化、人性化设计。这些原则和理念,将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请进来、走出去”,闭门造车永远只能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只有多去看世界,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建筑实践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同时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作品,为世界建筑之林增添一抹独特的东方色彩。